本报讯(记者孙颖)今天上午,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郭普金介绍了市人大对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办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应从全面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入手,将交通承载力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约束条件之一,在规划源头阶段将城市开发强度控制在交通承载力范围之内,实现交通资源与城市功能空间的协调配置。
城市规划
尽快制定中心城功能疏解计划
市人大认为,由于缺乏实施路径、政策集成和保障机制等原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未能很好实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具体意见,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实现中心城用地和建设总量双控制,在特定区域内严格控制建设总量,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优化中心城功能,尽快制定中心城功能疏解的行动计划,明确疏解的内容、方式和时间表。
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服务应有竞争机制
市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尽快梳理交通专项规划需求,完善交通专项规划体系,近期要针对轨道交通线网、城市交通枢纽、市域公交场站、公路客货运枢纽、驻车换乘停车设施等重大和突出问题,尽快制定和发布相关专项规划,从源头保障交通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协调发展。交通设施用地要先于开发用地确定,统筹解决交通枢纽综合利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一体化开发。
市人大建议,保障地面公交优先路权,特别是在拥堵严重的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公交专用道施划力度,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的公共交通服务竞争机制,构建安全、快捷、便利、多层次、满足差异化出行需求的现代化综合公共交通体系。
停车规划
推进五环外换乘停车设施建设
停车方面,基本停车位要逐步满足一车一位,出行停车位实行差别化政策,在一些拥堵严重地区应停建甚至减少停车位,大力推进五环外驻车换乘停车设施建设,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城。
要尽快完成全市停车现状普查,研究将单位内部免费停车纳入规范化管理,科学预测北京市机动车数量的极限值,控制机动车总量,尽快启动相关立法工作。 X133
代表建言交通缓堵
治交通拥堵
应建行政问责制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北京海外学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庆华
交通枢纽设计当中应当引入市场化竞争。比如西三旗、西直门地铁枢纽换乘不便,造成许多人不愿意选择轨道交通,要打破设计垄断机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重新审查所有交通枢纽,逐步改造现有的枢纽,大幅度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治理交通拥堵要建立行政问责制。比如西直门立交桥拥堵了十几年毫无改善,有关部门视而不见,应建立行政问责制,有关部门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应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利用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给骑车上下班的职工以补贴,鼓励支持楼宇集中地区提供多元化班车服务,让这些班车可以进入公交快速通道,减少自驾车行为。
越堵的地方
越要施划专用道
■市人大代表、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
这次议案办理,认识到了交通拥堵和规划的关系、和车的关系,改“以车为本”为“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交通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交通规划要具有超前性。加强规划的公开,让社会来监督规划的实施。
尽快编制市郊轨道专项规划,要大力发展连接郊区的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网。要大力发展公交专用道,越堵的地方越要施划专用道,公共交通要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服务。
停车管理方面,北京市小汽车停车不交费比率占86%,汽车都停在路上,极大影响了交通,必须下决心治理停车问题。
有效整合公共交通资源
方便换乘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
北京市交通换乘系统重功能、轻使用,重建设、轻优化,北京应有效整合公共交通资源,方便换乘。换乘设施设计阶段应听取专家、使用者的意见建议。在有条件地区发展轨道交通时应打通地下空间,方便乘客换乘。理顺公共交通价格机制,分流不同的使用需求,特别是轨道交通,要考虑支撑能力。
停止新建范围
应扩大到三四环内
■市人大代表、
北京市当代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卫爱民
北京交通堵堵在潮汐现象和中心城区,根源是规划问题。大型居住小区严重缺乏就业功能和配套服务功能。要考虑北京整个城市发展功能定位问题。中心城区坚决停止新建商品住宅和大型公建,应扩大范围,比如扩大到三环、四环内。政府车如何限制应统一标准,除去公安、急救、消防的车辆外,政府机关车辆也应予以限制。本报记者 孙颖 X133
(原标题:制定中心城功能疏解时间表)